“建行杯”第八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方案
播放新闻 2022-05-18
总访问:4244次
第八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职教赛道,推进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织学生开展就业型创业实践。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推进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织学生开展就业型创业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参赛项目类型
1.创新类:以技术、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
2.商业类:以商业运营潜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
3.工匠类:以体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
三、参赛方式和要求
1.职业院校(包括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学生(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可以报名参赛。
2.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四、参赛组别和对象
本赛道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
1.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国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或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参赛项目在国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 5 年(2017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 5 年内的学生(即 2017 年之后的毕业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毕业 5 年内的学生(即 2017 年 6 月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51%。
五、赛程安排与工作要求
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工作要求,由省职教赛道工作组负责统筹,推进各阶段的赛事组织工作。
1.参赛报名(4月15日-7月31日)。大力宣传和发动赛事,鼓励高职高专、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团队报名参赛,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大赛报名截止时间由各学校根据校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7月31日。
2.初赛(5月-6月)。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学校自行决定。省级复赛名额分配按系统6月30日数据截止计算,全省共产生525个项目进入复赛(其中高职高专、省属中职学校、国家开放大学450个,市属中职学校75个),各高职高专及省属中职学校须在6月30日前完成校级赛事并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全省复赛,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选送1个优质项目参加全省复赛;市属中职学校75个入围省级复赛项目在6月30日前由各社区市教育局择优推荐,建议各设区市教育局举行市级选拔赛。
3.复赛(7月上旬)。大赛评审委员会525个对入围省级复赛项目进行评审,产生138个获奖项目,得分前63名进入省级决赛(第八届大学生创业公开课冠军项目直接晋级省级决赛,亚军及季军直接入围省级复赛,并列入相应赛道晋级名额计算)。
4.省级复活赛(7月中下旬)。6月30日至7月15日期间新增报名项目及未进入决赛的复赛项目可申请复活,全省复活赛名额200个,根据新增报名项目数比例分配名额后,由各学校选拔推荐参加复活赛,遴选37个项目进入第二轮现场复活赛,经评审前12名进入省级决赛,另外25个项目获得铜奖(中职中专组不参加复活赛)。
5.省级决赛(7月中下旬)。省级决赛将决出金银奖、冠亚季军奖。冠亚季军奖项,由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得分第1名、“红旅”及职教赛道得分第1名同台角逐,每所学校限入选一个项目,如有重复根据得分高低保留一项。
六、奖项设置
职教赛道设25个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设最佳创意奖、最佳带动就业奖各1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为获奖项目团队及指导老师颁发获奖证书,为获奖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同时设先进集体奖5个、优秀组织奖10个(含3个设区市教育局)。
(联系人: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刘书君,0791-86765150;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顾家豪,0791-8676516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陈廷轩,0791-83847627;江西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张亮,0791-8396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