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学院开展“我为家人做件事”活动

播放新闻    2025-08-07

总访问:17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媒体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32、33期入党积极分子学班学员开展“我为家人做件事”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在家庭服务中培育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

32期学班 朱亚如

身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在生活中发挥模范作用,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对家人的关爱。周末,我决定为家里做些实事。

走进厨房,面对炉灶和食材,我瞬间有些手足无措。切菜时,刀工不熟练,手指还差点被划伤;炒菜时,油花飞溅,热得我满头大汗。一顿饭做下来,我累得腰酸背痛。而饭后,我又开始打扫卫生,擦桌椅、扫地、拖地,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等全部收拾完,手臂已经酸得抬不起来。

此时,我才深刻体会到家人日常的辛苦。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操持家务,从未有过怨言。而我,只是偶尔做一次,就如此疲惫。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责任与担当不仅在宏大的理想中,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里。未来,我会更加主动地承担家务,用实际行动为家人分忧,展现入党积极分子的担当。

32期学班 黄晶晶

老家收水稻的那一天,正愁穿哪件衣服,恰好翻到暑期下乡社会实践的衣服,那就穿上“战衣”,踏上“战场”,征服老家的稻田!

今年暑假我利用工作之余的周末尽己所能底帮助家人进行夏收,花生破土、水稻遂青,带上手套、挥起镰刀,奔向田野、踏入泥间。拔花生、摘花生、晒花生,在太阳的炙烤下花生逐渐酥香;割水稻、去稻苗、晒稻米,读懂了小学语文中的粒粒皆辛苦;无常的天气、晒晒收收的庄稼,锻炼一颗颗坚强勤奋的小生命。

吃吃劳动的苦,尝尝收获的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各式机器在农田里轰轰作响。现代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离不开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更离不开这片华夏大地上辛勤耕耘的农民英雄们!

32期学班 欧阳钰婷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这次为家人整理冰箱、鞋柜、房间的经历,让我对“初心”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分类归位的食材、按季摆放的鞋子、整洁的书桌与叠好的衣物,看似是琐碎家务,实则是“为人民服务”在家庭场景的生动实践。父母下班时不用翻找物品的轻松,家人在整洁环境里舒展的笑容,让我真切感受到“办实事”的意义——它不在远方,就在身边人的获得感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打理好家庭小环境,既是锤炼担当的过程,也是向党组织靠拢的具体行动。这些小事教会我:先锋意识不是抽象的,而是在重复的付出中沉淀的责任;服务精神也不是宏大的,而是藏在让身边人更舒心的每一个细节里。

今后,我会继续以行动践行初心,把对家人的关爱化为成长的动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33期学班 常惠元

傍晚帮家人分担家务时,忽然对“为人民服务”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晚饭后,我主动把餐桌的碗筷收拾到厨房,洗洁精的泡沫在掌心泛起时,想起党员前辈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嘱托——原来服务从不只在宏大叙事里,也藏在这些日常琐碎中。

水流冲刷着碗碟,油污褪去的瞬间,仿佛看到外公外婆平日操劳的身影。收拾完厨房,又去阳台取下晒干的衣物。学着外婆的样子把衬衫扣好纽扣再对折,裤子按裤线叠出棱角,袜子成对卷成小卷。当衣物被整齐码进衣柜,抽屉里的物件各归其位,心里踏实又温暖。

外公看到后笑着说“长大了啊”,我却明白,这只是践行初心的开始。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在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更要在生活中以行动诠释担当。从为家人分担家务做起,把“奉献”二字融进日常,才能在未来真正扛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33期学班 张如芸

周末和妈妈一起包包子的经历,让我对“家”和“责任”有了新的理解。

清晨的厨房飘着面粉的清香,妈妈熟练地揉着面团,我在一旁笨拙地学着擀皮。她的手掌粗糙却有力,那是常年为家人操劳留下的印记。“包子褶要捏匀,就像做人要实在。”妈妈边示范边念叨,简单的话语里藏着生活的智慧。我擀的皮不是太厚就是太薄,包的包子不是露馅就是歪歪扭扭,妈妈却耐心地手把手教我,笑着说:“慢慢来,做事得有耐心和诚心。”

看着蒸笼里渐渐鼓起来的包子,热气模糊了妈妈的鬓角,我忽然意识到,她日复一日为家人准备三餐,何尝不是一种默默的奉献?就像党员为群众服务,看似平凡的小事,却饱含着责任与爱。

吃着自己包的包子,味道或许不算完美,但我尝到了成长的滋味。这件事让我明白,孝顺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服务也不只是党员的义务,更是每个人应有的担当。未来,我会把这份感悟藏在心里,像妈妈那样,用真心对待身边的人,用实干践行自己的信仰。

通过本次“我为家人做件事”的实践活动,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不仅为家人带去了温暖,也让入党积极分子们深切体会到了感恩的真谛,为构建和睦家庭添砖加瓦,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先锋创客小镇       邮编:330041

电话:0791-83792966     传真:0791-87709377   ©2015 Ahead   赣ICP备1300536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