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播放新闻
为深入学习贯彻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让两会精神“进课堂、进课件、进头脑”,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17日下午召开了“学习贯彻全国两精神——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会上,李玉林院长就深入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及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布置。他指出,对于思政教师来说,深入学习和领会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还要及时将全国两会精神“进课堂、进课件、进头脑”,是当下思政课教学重中之重的工作。
李玉林院长要求全体教师在一周内完成全国两会精神在各个授课班级的宣讲,随后,他带领参会老师共同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为此,李玉林院长制作了以“奋斗铸就辉煌 实干赢得未来—深入学习贯彻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为题的宣讲全国两会精神的课件,运用课件领学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回顾过去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三是列举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举措。
为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好各专题内容的要点,提高备课授课质量,副院长靳苗苗领学了2023年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3年上辑)》,并强调教师们要认真备课,充实基础课件的内容,联系授课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备课和授课。
本次集体备课会议还安排了一个互动分享环节。涂欣、周喜青等新老师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针对这些问题,其他老师给予了热心的解答。特别是校督导李秀玲教授,根据其丰富的教学、听课、评课经验,细致地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授课心得。她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内容比较宏观,在授课时要围绕重点抓住要点展开教学。同时要注意在教材和基础课件内容的基础上充实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还要联系身边的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把课程导入环节内容设计好。为此,大家可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会议最后介绍了“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授课安排,并对授课要求进行了明确和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