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照东固|新媒体学院“畲乡寻迹”实践队对话黄公略后人及守墓人

播放新闻    2025-06-28

总访问:16次

畲乡寻迹启新篇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黄公略,这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英雄,其事迹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理想与信念奋勇前行。新媒体学院“畲乡寻迹”暑期实践队有幸深入探寻了这段珍贵的红色记忆,通过对黄公略亲外孙张忠以及一家三代守护黄公略遗骸93年的黄富财的采访,不仅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守护传奇,更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夺目光彩。实践队员们通过深入挖掘这些珍贵的史料,让黄公略的革命精神在当代青年中得到了新的传承与诠释。

张忠作为黄公略烈士的后人,当我们提及黄公略时,仿佛回到了那些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岁月。在平实的讲述中,一个革命者的形象渐渐清晰——从湘军时期的青年军官,到广州起义的参与者,再到平江起义的领导者,直至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黄公略的革命轨迹在张忠的叙述中徐徐展开,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实践队员采访黄公略外孙张忠

飞将军传奇

黄公略被毛泽东称为“飞将军”,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缘由。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富田战斗中,黄公略率红三军独当一面,在中洞秘密设伏。一举包围国民党军第28师师部,捣毁其指挥机关,为五战五捷首开胜局。正在白云山指挥作战的毛泽东闻此捷报,连呼黄公略为“飞将军”,并挥笔填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赞道:“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从此,黄公略“飞将军”的美名传遍苏区。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这场战斗中,在多次战役里,他都能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运用战术,以少胜多,屡建奇功,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黄公略简介

作为血脉相连的后人,张忠的讲述赋予了黄公略更为立体和温情的形象——既是铁骨铮铮的革命将领,也是心怀家国的赤子。那些珍藏多年的家族记忆,不仅承载着对亲人的深情厚望,更折射出一代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境界。透过张忠的叙述,我们得以触摸到这份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感受到红色基因在一个革命家庭中的延续与升华。

张忠采访照

一诺九十三载

随后,我们采访了黄公略遗骸的第三代守护人黄富财。在黄公略牺牲后,由于当时战况紧急且形势特殊,党组织经过审慎研究,决定将黄公略秘密安葬在一户同姓的革命家庭——黄富财祖辈的坟山上,并郑重嘱托黄富财的奶奶高春秀严守这个秘密。谈起这段守护往事时,他表示从他记事起,祖辈们就将守护遗骸的使命深深镌刻在记忆里。这一守,就是93年,一家三代的坚守,只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承诺。在黄富财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一处被苍松翠柏环抱的静谧之地。这里没有墓碑,只有一个由青灰色山石垒起的朴素坟茔,站在墓前,时光仿佛在此凝固,依稀能感受到当年革命先烈们为信仰献身的热血与赤诚。

实践队员与黄富财围桌聊天

实践队员跟随黄富财前往黄公略遗骸旧址

黄富财与实践队员

黄公略遗骸旧址

九十三载寒来暑往,无论经历怎样的时代变迁与生活艰辛,这个承诺始终如同血脉里的基因,在一代代黄家人身上传承延续。那些年复一年的守护岁月,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看护职责,升华为一种融入生命的信仰坚守。为表达对黄家三代人九十三载守护的深切谢意,张忠专程定制了一面绣有“三代守墓,恩重如山”字样的锦旗赠予黄富财及家人,这一刻,一面锦旗,无声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

薪火永传承

通过对话黄公略后人,聆听一家三代守墓人的故事,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历史不仅仅是一段过去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黄公略的英勇事迹,以及黄富财一家三代对他遗骸的守护,都是对革命精神、对信仰忠诚、对承诺坚守的最好诠释。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实践队将以此次寻访为基础,制作系列融媒体作品,让‘飞将军’黄公略的故事及其背后感人的守护传奇,真正‘飞入’当代青年心中,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永续传承。通过我们的笔和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先锋创客小镇       邮编:330041

电话:0791-83792966     传真:0791-87709377   ©2015 Ahead   赣ICP备1300536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