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特辑 | 这里有一份寒假须知请查收!
播放新闻 2023-01-16
总访问:4182次
年年藏岁,岁岁寻欢。转眼又到了年末,临近春节,各地的人员流动迎来高峰。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保障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寒假,喜迎春节的同时,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暖心小贴士:
一、制定寒假计划
寒假往往是与家人团聚、放松身心的假期,而且还有即将到来的春节,所以寒假的生活必将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放松之余,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寒假的“黄金期”。同学们可以在这一个月左右的假期里多做一些基础练习,例如背诵英语单词和一些公共课的知识。并且给自己制定一个科学的寒假计划,严格执行。同时准备开学的考试,劳逸结合,争取取得优秀的成绩。
二、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临近年关,多地发布今年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政策。在这里,给大家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燃放烟花爆竹,须选择空旷无人的地方,不要靠近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
2.应在正规零售点购买,应选购药量相对较少的烟花爆竹,不要购买具有伤害性大型烟花爆竹。
3.燃放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不要马上靠近烟花爆竹,一般等待15分钟后再去处理。
4.家中如果有小孩,嘱咐家中小孩远离放鞭炮的人群和场所,路途中遇到有人燃放烟花爆竹,尽可能等在一边或绕行。
三、自我防护不能松懈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目前正值春运期间,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面对新型疫情政策的放开,我们要采取严格的措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
1.佩戴口罩。口罩及时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在室内外人员密集场所、乘坐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时,均应规范佩戴口罩。
2.减少聚集。远离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人员;减少聚集性活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3.健康监测。用好核酸监测、抗原自测,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戴好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减少家庭传播风险。
四、注意饮食安全
临近春节,无论你是宅家还是想出去,吃吃喝喝都是假期的“标配”,在开心地吃吃吃的同时,也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安全。
1.饮食要有度,忌暴饮暴食。饮食一定要适量,不能暴饮暴食,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增加肠胃负担,可能还会造成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八分饱是最好的状态。
2.饮食要平衡,忌荤素失调。注意营养平衡。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不要偏食。
3.注意食物卫生。在吃饮各种食品前,要对饮食品进行一闻二看三品,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饮食。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以及三无食品饮品(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
五、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假期学生群体出门频率增加,交通安全意识必须树牢,除去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以下三点是大家必须掌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1. 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切忌过马路时看手机!!!
2. 不与机动车抢道,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栏,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
3. 乘坐公共交通要等车停稳后,再依次上车,不挤不抢。不要乘坐“黑车”,因为这些车辆没有安全保障;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六、警惕某些“保暖大法”
避免以下几个保暖误区:
穿的越多越厚越好、洗澡洗脸水温过高、关上窗户更暖和、多使用“保暖神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贴)、减少户外运动以防感冒。
正确保暖五要点:
1.全身保暖先暖脚。所谓“寒从脚起”,除了穿厚袜子外,还可以泡脚。
2.带帽搓手抵风寒。大脑的血液循环最旺盛,尤其是体弱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头部保暖;经常搓手可以激发手部经络、穴位,调动相关脏腑的功能,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3.多晒太阳强体质。晒太阳可以尽量选择户外,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锻炼身体,都是增强体质的好办法。
4.“三明治”穿衣大法。内层衣物吸湿排汗,中层衣物蓬松保暖,外层衣物抵御风寒,千万不要因为美丽忽略了秋衣秋裤的重要性。
5.室内温度要控制。冬季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0~30摄氏度,温度太高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如果在家开暖气,注意不要待在封闭空间过长,可以偶尔开窗通风。
今年寒假时间较长,希望大家在充分享受寒假生活的同时要对学习做好充分规划,利用好假期进行学习。祝大家寒假愉快!度过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