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青”心服务,知行合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播放新闻    2024-08-20

总访问:4335次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7月2日至5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新媒体学院凝“新”聚力,“青”心服务社会实践队风雨兼程前赴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沙头村青少年社会实践点,以青春力量开展基层志愿服务,深入了解新农村发展建设,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积极行走于赣鄱大地上的实践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筑梦青春心向党,服务基层感初心,实干笃行勇担当。

 

凝“新”聚力,让“课”入童心润育花根

 

“凝‘新’聚力,‘课’入童心。在雨后初晴的早晨,碧空如洗,湛蓝而透彻。实践队来到新余市珠珊镇沙头村横板桥村的青年之家为当地的孩子们开展以“凝‘新’聚力,‘课’入童心”为主题的知识课堂宣讲活动。队员们纷纷立足专业知识与优势,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开展以国防安全教育、新媒体素养教育、普通话推广、美术音乐体验、暑期安全教育等知识课堂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以实际行动将自己融入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去。

 

 

 

薪火相传润童心 淬炼青春践学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出发前,实践队积极策划以儿童为本,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基层服务宣讲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在课堂上以红色文化精神浸润童心,筑牢思想根基;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党爱国的朴素情感。

所以当实践队队员询问孩子们“你们是谁”时,那一声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铿锵有力地回答的画面还深深地印刻在大家的脑海里,那一颗颗真挚向党的童心像那天雨后初晴的骄阳一样,明亮而炽热……

 

 

凝“新”聚力,让“课”入童心润育花根。新一代的花朵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茁长成长。此次来听课的不仅仅有小朋友,还有家长们,大家在下课后共同前往当地的农家书屋静心阅读。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实践队主动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乡间的“大课堂”,知识课堂宣讲活动不仅仅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了实践之中,更运用新媒体技术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基层群众的耳朵里、脑海中、心坎上,更直观、更深入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共享发展的成果;更在作为“小老师”讲好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学思践悟,深刻感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不断加强自身的党史学习教育,在传承红色基因中不断获取精神滋养、坚定理想信念;养成和坚守好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这场以暖心陪伴、红色基因浸润童心的志愿教学服务活动,不仅仅将爱党爱国的红色种子埋在了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中,亦厚植在实践队每个人的心中。

 

“青”心服务,让爱在夕阳红共享颐养之乐

 

近年来,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是与乡村、城市巨大发展变迁相伴而生的特殊群体,更是在乡村振兴中必须重点关注的民生工程。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家事”,更是“国事,而在新余,为解决好养老问题,以颐养之家为圆心,一个个“15分钟生活圈”正在形成,全市近1.2万老人可共享幸福的夕阳时光。

颐养护航,乐享在家门口的“夕阳红”。夕阳西下,炊烟渐起,村庄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祥和而恬静。当实践队前往当地的“颐养之家”时,老人们已早早地吃完了晚饭,正倚靠着走廊排坐在一起,或趣说家常,或静赏夕阳,画面美好温馨。实践队以真诚的服务、暖心的陪伴,从唱红歌到听戏曲,从唠家常到送祝福,倾听老人心声,送去关爱和温暖,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

 


 

“‘颐养之家’是新余市专为所有70岁以上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务和精神慰藉而设置的活动场所。只要年满70岁,每个人每月缴费200元,就可以在这里吃上一日三餐。在平常呢,不仅社会上的志愿者会来做活动,我们村委也会组织志愿者做活动,希望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像中医院医护人员也会过来带做健身操……”沙头村青少年社会实践站的胡文丽联络员缓缓说道。

不同于城市颐养之家的老人,实践队看到在农村的“入家”老人们有着更“接地气”的参与方式,在家门口便可乐享“夕阳红”。

“我今年85,孩子孙子都在外地上班,他们每年节假日都会回来的,我和大家伙儿一起住在这里(颐养之家),不愁吃不愁穿,还有伴一起说说话,我在家乡挺好的。”一位奶奶和实践队队员拉家常时,眉眼带着的笑意和幸福感的她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更加美丽动人。

 

 

“党建+颐养之家” 让精准关爱多一些。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实践队惊奇地发现在沙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隔壁就是“颐养之家”,两者毗邻而建、相得益彰。沙头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颐养之家等基层阵地资源融为一体,使老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胡文丽联络员向实践队介绍道:“围绕‘颐养之家’这一平台为老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这是我们新余市一大的鲜明特色,更是在全国首创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我们也想为老人提供多一些精准关爱,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看着她脸上不禁洋溢着的笑容时,我们感受到了在她心中的那一份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时的真挚与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的踏实之感。

 

 

据考察调研,“党建+颐养之家”这一模式,不仅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益助力,更是作为检验村干部宗旨意识和能力素质的试金石,可进一步促进实现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目标任务,树立好敬老助老、孝老爱亲的乡风民风新风。

日渐西沉,时光如梭,不舍道别。实践队队长李彦蓉是新余人,队员现学新余话祝福老人们身体健康时,慈祥和蔼的他们在夕阳下闪着金色的光芒,“最美夕阳红”在那一刻具象化。

关爱老人夕阳红,奉献爱心万年青。三乡下的基层服务实践让队员们对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关爱留守老人儿童需要练就硬本领,需要因地制宜,需要笃行振兴之事,以乡村为归依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带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能力,让“夕阳红”发出更加灿烂美好的光芒。

 

继往开来,让宝藏红色古村常来常新

 

“我觉得这里有点像我的家乡,但这里比我的生活的村子更干净,看这路边还有种得那么整齐的豆苗……”

“对啊,我也感觉这里很惬意。”

这一段对话发生在实践队初到沙头村时,一道道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的美景,就蓦然闯入了心扉。

“战地玫瑰”已深深地植根于这片沃土,芬芳永续。沙头村整个村庄处在青山绿水环绕之中,不仅是江西3A级乡村旅游点,更是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所在地,是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于1937年10月在淞沪会战中成立,是工作地域最广阔、时间最长久、战绩最辉煌的妇女抗日救亡团体之一,被称为中国的“战地玫瑰”。

 

 

 

“春早木兰分外香,战地玫瑰更铿锵。”在横板桥村党史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与小朋友一起瞻仰、参观馆内展品,倾听、走近“战地玫瑰”的故事,探寻横板桥村党史,传承巾帼抗战精神。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在新余大地的英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仅仅是中国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光辉典范,更是新时代妇联思想教育鲜活的教材,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

据调研了解,在新余,前有十一支“烽火玫瑰”永芬芳,后有千名渝钤村嫂访万家,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渝钤村嫂”是新余全市村妇女小组长的统称,在宣传文明新风、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想得到、妇女群众找得到、困难纠纷帮得到的妇联最坚实的基层力量。实践队在这里追寻红色记忆,了解时代故事;致敬赣鄱红色娘子,汲取基础服务的前进力量。

 

 

 

乡村振兴,让宝藏红色古村常来常新。当地胡书记和实践队说到:“我们将守护好当地红色文化的精神与力量,进一步发展农家乐、完善新型民宿等基层设施,为乡村旅游提供便利,让大家每一次来都感受有不同的变化。”

 

 

玫瑰村庄,难忘横溪;战地青春,烽火玫瑰。实践队走进了增长见识、了解国情的“大课堂”——沙头村不仅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玫瑰庭院、玫瑰广场、玫瑰风情街等主题元素促进农村换新颜,被评为渝水区美丽乡村示范点;更积极挖掘红色资源优势,以“战地青春·烽火玫瑰”为主题让旧址“活”起来,建设沙

头村史馆、红色文化广场等红色地标,打造红色名村品牌。在2023年,该村被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未来,沙头村将继往开来,推进乡村振兴让宝藏红色古村常来常新。可见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下,广袤的乡村热土上不断焕发着新面貌、孕育着新希望,而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生逢其时,不可辜负。实践队受到鼓舞表示,想以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朝气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以青春之我记录祖国之青春,以奋斗之我描绘乡村之壮美!

 

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

 

此外,实践队通过“我和老屋合个影”主题活动,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发展,记录时代的进步;与当地居民共进午餐的同时,进行科普宣传,提升防诈骗意识;还前往了新余市抱石公园赣西抗战博物馆进行实地“红色走读”活动,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去往抱石纪念馆参观,学习抱石精神,感受新余独特的文化魅力。

 

 

 

“能带我们实践队回到我的家乡进行三下乡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开心。当我听到大家说新余的街道很干净、农村建设的特别好时,我深感自豪,这是来自他乡人对新余的认可。恰恰也说明了新余创文创卫的成功以及努力建设新农村新风貌的良好成果。我作为本地人也是第一次来到实践点——沙头村,看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建设的如此自然美丽和谐,村子里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加深了我对我国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践队队长李彦蓉真挚地分享此次回家乡“三下乡”的心得体会。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这短短几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层服务中,实践队员们行走于赣鄱大地上,奔赴基层。时间虽短,但启迪智慧指明方向的意义非凡——当看到一张张鲜亮的地方文化名片不断被挖掘发展,一个个重点红色文化教育阵地不断被盘活传承时,不断激励着实践队员们一应该怀揣着实干之心,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切实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并以红色精神激励担当实干;二应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青春之我努力把专业知识学深学透,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成就“大我”中实现“小我“中奔赴“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在知行合一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先锋创客小镇       邮编:330041

电话:0791-83792966     传真:0791-87709377   ©2015 Ahead   赣ICP备1300536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