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 | 雩都寻迹队探寻潭头村振兴新“硒”望

播放新闻    2024-09-13

总访问:4469次

晨曦初照,撒下一片淡淡的金光。第二站,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新媒体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雩都寻迹队来到了于都梓山镇潭头村。

脚下的柏油路蜿蜒曲折,穿梭在翠绿的稻田和古朴的村舍之间,偶尔一阵风吹过,吹起了稻田里的层层波浪,也吹起了我们对潭头村的憧憬与期盼。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刚进入潭头村,我们就看到了红旗雕塑上的这句话,这是潭头村的特色标识,也是潭头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大亮点。

图|潭头村的红旗雕塑

在潭头村,我们有幸采访到老党员孙观发爷爷。在孙观发爷爷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当时加入红军长征队伍中的潭头村村民共有33人,32人在长征途中光荣牺牲,孙观发的父亲也在其中。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在1970年参军入伍,并积极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到今年,已经有54年的党龄了。

对于乡村振兴,孙观发爷爷说道:“当时的潭头村基础设施薄弱,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被人们用来形容当时的潭头村。如今的潭头村,在总书记的关心下,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引来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潭头村的富硒产品,也远销到了香港、澳门等中国各地,旅游业和富硒产业成为潭头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图|实践队与孙观发爷爷交谈

在听完孙观发爷爷的讲解后,我们知道:托起潭头村致富梦的,是旅游“饭”和新“硒”望。谈起旅游“饭”,尚可于沿途的美景和宜人的民宿中寻得一丝踪影,但对于孙观发爷爷口中的新“硒”望,我们心中还有许多疑问。于是,我们来到了中国·于都硒博馆。

图|实践队在中国·于都硒博馆前的合照

在硒博馆,我们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硒有着很多的称号,如“生命的火种”、“心脏的守护神”等,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硒是很重要的元素,也了解到于都的十大“硒”望,分别为一带二核七大产业。

图|实践队员参观硒博馆

习总书记曾说“要把富硒资源转化为富硒产业。”潭头村依托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标准大棚富硒蔬菜。为了更好地了解富硒产业,我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体验了蔬菜的采摘过程。我们穿梭在蔬菜大棚间,摘下已经成熟的蔬菜,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还向负责人学习到了有关富硒蔬菜的丰富知识。

 

图|实践队员体验蔬菜的采摘过程

站在潭头村的村口,我们回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的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村民们的付出和努力将会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于都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在我们心中逐渐明晰,我们也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于都这片红色热土的故事。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先锋创客小镇       邮编:330041

电话:0791-83792966     传真:0791-87709377   ©2015 Ahead   赣ICP备13005365号-6